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河津连伯村高禖庙

    信息发布者:13994952844陈会生
    2017-04-15 13:16:56   转载



    高禖回娘家








    位于河津市连伯村西的高禖庙,建筑规模不大,却源远流长,全国罕见。它自古就以“自由恋爱的官方指定场所”著称,古代帝王多次到此祭祀求子,庙中供奉的高禖神,是最高贵最原始的媒人鼻祖女娲。她把抟土造的人和用藤条泥浆撒出的人俩俩相合配对,使他们组成家庭,自行繁衍,因此被奉为“媒神”的始祖,也叫高禖。







    据庙中原存的“乐楼柱子祀”记载,在夏禹庚辰年,即公元前2067年,该庙曾有一次祭拜活动,这说明距今4000多年前,高禖庙就建于兹土,生活在此地的先民们祭拜高禖的活动已经有了简略的文字反映。千百年来,高禖庙被民间传说的特别灵验,因此香火长年不衰。







    高禖庙正式的祭祀活动包括三项:








    1一、是迎神,即组成百人迎神大队仪仗工整、威武庄严地把娘娘从大庙内迎出。


    2二、是游行,用八抬大轿抬着神像在各村游行散花。


    3三、为祭祀大礼,连伯村近千户人家,传说原家是高禖的娘家,马家是她的外祖母家,四合村一带是她的外曾祖母家。旧时每年的三月十六,各家都要请高禖出庙走亲戚,即把社龛抬出庙来,放到各家敬神的地方,停一天,搭台唱戏闹红火,以示庆贺,次日再鼓乐喧天地送回献厅,接受祭祀大礼。这样一年走一家,三家依次轮流,称之为迎神“走亲戚”。

    近年来为扩大旅游资源,连伯村社又增加了农历九月十八为庙会日,每年的祭神、拔花、拜石、上香、卜吉、演艺等活动也演变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,但由于缺乏进一步挖掘,这一民俗瑰宝依然散落在民间。

    根据庙中的碑文记载,这座庙的历史非常悠久。根据庙中“乐楼柱子祀”,连伯村的高禖庙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,古时占地面积很大,后多次被冲毁,又多次重建,如今为清嘉庆年再修。

    现占地面积仍有一万多平方米。每年的三月十八传说是女娲诞辰之日,天子会亲率后宫妃嫔到高禖庙举行求子之祭。青年男女也可以在这一天到此,自由自在地谈情说爱,踏青郊游。


    高禖,并不是人名。“高”是一种敬称。“禖”,音梅,传说是上古送子之神,高禖即高媒,是古代的媒官。

    《礼记·月令篇》记载:“(仲春)是月也,玄鸟至,至之日,以太牢祀于高禖”。在《周礼》中有关于媒氏的记载:“媒氏,掌万民之判。凡男女成名,皆书年月日名焉。



    令男三十而娶,女二十而嫁。中春之日,令会男女,于是时也,奔者不禁。若无故而不用令者,罚之。司男女无夫家者而会之。”。

    这些记载中可知,那时高禖这位媒神,推行的恋爱方式可不是请一位媒婆到家里当说客,而是大力推行男女自由恋爱这种方式。到了春天,没结婚的男女都得出来集体相亲,如果不遵守这种礼俗,那是会吃官司,受处罚的。





    高禖庙应该算作是古时官方给未婚男女们提供的相亲场所吧,如今河津市连伯村人还有“高禖庙是古时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的说法”。每年农历三月十八,庙里还有古会,这或许就是《周礼》所说的“中春之日,令会男女”的遗风吧。禖神既是婚配之神,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做了送子之神。人们把女娲当做华夏民族第一任媒人,被后世奉为媒神,又被称为“高禖”。故而每年来此祭拜求子的人自然也是千百年来不断。


    传说清代有一位名叫王杰的状元,就是其父王君入高禖庙求子而得。清雍正初年,陕西韩城王君路经河津时,久闻连伯村高禖庙灵验,随入庙祭拜女娲娘娘。次年果得麟儿,取名王杰。没想到王杰37岁时高中状元,一路高升,直到太子太保,嘉庆年间还受封太子太傅,死后入祀贤良祠,谥号文端,可谓荣耀一生。那年王杰高中状元后,为报恩还愿,曾为高禖庙题了“人初性善”的匾额一块。有状元做宣传,到高禖庙求子之人自然是越发热闹。





    高禖庙中曾有一株古柏,树身缠满青藤,传说这青藤曾是女娲造人时挂泥人所用过的。因此,多年来,前往高禖庙求子的女人们,都会在古柏前叩拜,并抚摸青藤。“中春之日,令会男女,奔者不禁。”

    远古时的自由恋爱,先民们的生殖崇拜,历经几千年变迁,曾经的高禖庙已然与最初的功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不过能从几千年封建时代的禁锢中,依然保持着以“高禖”冠名,实属不易,我省也仅此一座。



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